《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2025年1月11日至12日,备受瞩目的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礼堂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旨在汇聚产学研优质资源,探索大中小学贯通式培养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助力科学普及与创新人才培育的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教育强国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现场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项目迄今已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和打磨,项目体系日趋成熟。2024年初,项目组着手起草总结和申报了团体标准。2024年9月30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发布意见征集公告,根据相关规定,团体标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经立项审核、标准起草、征求意见、专家组审查等程序,并通过专家组审查后正式发布,标准编号为T/CAA 002-2024,自2024年12月27日起开始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主要通过学科通识和技能、智能时代高阶思维、人机混合协同创新、智能社会责任四个维度,明确青少年应具备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与技能、智能时代必备的高阶思维能力、人机混合智能场景下的协同创新、积极向善的智能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
2025年1月11日的大会开幕式上,该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肖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希未,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张进宝,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未来基因(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龚超,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中果,依次上台按下启动柱,宣告了这一团体标准正式发布,为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测评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
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标准正式发布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团体标准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推进人工智能时代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2021年中国自动化学会发起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项目,并专门成立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测评工作组。2021年10月推出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大纲”。2021年11月,首期测评正式开启。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英文简称“AICE”,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体系中的重要项目。AICE测评每年举行四期,每个季度一期。
AICE测评分为两个阶段——入门普及阶段和进阶提高阶段,同时服务于青少年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和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和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是AICE测评的学术指导单位,此外还有测评工作组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高校教授与中小学一线科技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标准化的管理运营机制,保障了测评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与时俱进的适应性。
AICE测评在内容上分为人工智能产品结构、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算法基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等五大模块。每个模块包含多个评测项目,每个项目的测评结果呈现为多个级别,并提供详细的测评报告,让学生、老师和家长都能够准确把握目前的学习阶段性进展和动手实践能力水平,并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团体标准实施目标
AICE测评像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各学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成果,也能映照出单个学生的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水准。也因此,AICE测评将成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旗帜,AICE测评大纲经过专家起草、论证和校验,可供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参考,以此为纲目来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资源整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0多所中小学校经申请和审核成为“AICE共建示范校”。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其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促进“教学评一体”。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方面,AICE测评就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工具,既能及时反映出各学校各机构在一个阶段内(每个季度一次的测评就可以很好地适配“大单元教学”)的人工智能教育成果,也可以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课程设计、内容安排提供指引,促进人工智能教学的有计划开展。
《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团体标准的正式发布,期望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践提供方向性支持、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研发提供规范化依据、为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提供重要参考。